• 注册
  • 查看作者
  • 和平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六十四国共|产|

    和工人

    代表会议的《和平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我们共|产|

    人说,现在战争可以防止,和平可以维护住。我们是满怀信心地这样说的,因为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改变了。”

      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的确,我们已经走到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战争贩子们与和平阵营的力量的对比,这些年来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九四九年四月间,我曾随以郭沫若同志为首的中国代表

    到捷克参加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那时候,我们个个虽然强烈地感到全世界拥护和平的人民的力量和愿望,但是,和平的规模、气势还远没有今天这样雄厚壮大。历史的惨痛教训和帝国主义的好战本质使世界上有些人的心里还不是十分踏实的。许多国家刚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血迹还未洗净,美帝国主义又开始用军事基地、军备竞赛、原

    弹 讹诈来策动新的战争。假如说,那时我们呼吁和平,母亲们的眼睛里还噙着眼泪,多少人的心情还带着大战后痛定思痛的沉重;那么,今天我们号召全世界的人民保卫和平,是毫无恐惧地对战争贩子们紧握着拳头的。敌人如胆敢发动战争,我们便用铁一般的拳头打垮它。

      和平,这绝不是抽象的。它后面站着以伟大的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和平阵营和全世界千千万万的善良人民。人类要和平,但绝不是向帝国主义者哀求,而是用强大无比的、不可战胜的和平力量来保卫它。

      我们对和平事业是怀着强烈的信心的,因为,即在第二次大战后,我们又不止一次地经过帝国主义者策动的战争的考验。帝国主义者一次又一次地向爱和平、自
    由 和独立的人民发动战争,但每次失败的都是好战的帝国主义者而不是强大的和平力量。

      一九五六年,我随中国代表

    到日本参加世界反原

    弹 氢弹大会,大家都亲眼看见日本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代表们的炽热情绪,那真是如

    翻海涌,是好战分子们用任何力量压制不住的。一切被压迫的人民都要求解放。今天,东风已经压倒西风,和平、正义的这一面已经拥有占全世界绝对优势的人口和科学的、物质的力量。只要我们大家时时刻刻地提高对战争挑拨者的�谋的警惕,

    结一切可以

    结的力量,正如《和平宣言》所指出的:“战争可以防止,和平可以维护住。”

      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

    和工人

    代表会议宣言与六十四国共|产|

    和工人

    代表会议的《和平宣言》,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热情洋溢的革命宣言。它们总结了人类这一伟大的转折时期的历史发展,同时也明确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前途:和平与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道路。新世界必定代替旧世界,任何反动势力都不能加以阻拦。资产阶级制造的“共产主义危机”的谰言,今天在事实面前已经彻底破产了。

      和平是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不要战争,它提倡与一切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竞赛。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刚成功时,便宣布了和平外

    政策。世界和平运动是苏联发起和倡导的。七年来,我们的zheng府和人民全心全意地以人力、物力和最大的道义上的支持来保卫世界各地的和平。抗美援朝和中国首先倡议与执行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便是两个突出的例子。七年来,我们已经有许多历史事实来证明我们的行动和保卫和平的决心是一致的。

      和平的力量在国外,是不嫌多的。在国外要争取和

    结更多更广的朋友;在国内,我们要在共|产|

    领导下,尽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胜利,便给和平增加一份力量。我国社会主义的每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的巨大成就,苏联飞跃的科学、文化的发展,与苏联首先发射的人造卫星,是和平的胜利,也标志着人类将要根本消灭战争的胜利。

      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

    和工人

    代表会议宣言指出,“在目前条件下,主要的危险是修正主义或者说右倾机会主义”。联系到这次我们国家的反右派斗争和它的伟大的胜利,我更深地认识到:

    在社会主义、在人类和平事业中的领导的重要性。没有共|产|

    ,便没有和平,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人类的前途。

      全国文艺工作者都需要好好读这两个革命宣言,一读再读,仔细体会宣言的精神,认清人类发展的前途,从中更多汲取创作的力量,更深刻地明确创作的方向。社会主义与和平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我们的创作应该完完全全的为中国今天伟大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就是,为世界和平服务,为全人类的理想、幸福与自
    由 服务。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

      (原载《迎春集》,北京出版社1958年9月版〕,zhezuo.com

  • 0
  • 0
  • 0
  • 1.4k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背景
  • 底部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522 粤ICP备16105771号 Copyright 2016 - 2022 - 这作网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续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