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其他问答 其他问答 关注:22 内容:253

    写作,兴趣是第一写作能力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个人认证

    一、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无独有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我们知道,如果对一件事(一项活动)有兴趣,即使再累也不会觉得。这是因为,兴趣能够让人主动地更多地接触该领域的内容,学习该领域的知识;兴趣能够让人提出很多问题,同时驱动人积极及时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兴趣使人很容易从专业的学习中获得成绩和成就感。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2.写作兴趣是第一写作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写作与思维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写作学会会长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的消解与重构时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作文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是“写作技能”。由此可见,“写作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写作意志”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二重要的能力。“写作动机”、“写什么”、“怎么写”,三者应该并列起来,且把“写作动机”放在“并列”中的首席。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主动地去寻找“写什么”,更不会主动地思考“怎样写”。没有解决内在动力、内在兴趣的作文教学,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越害怕作文。有了内在的动力,再讲理念、方法,那才管用。

    3. 课标制定的写作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北大文学院教授、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先生在《抓住重点 联系实际激活思想——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文中说过:“学习新课标,讨论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我想提出4个理解要点,也可以说是关键词,结合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讨论课标基本理念,同时引向操作性的探究。哪4个要点?一是兴趣,二是天性,三是训练,四是梯度。兴趣,是第一个理解要点,就是如何引发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逐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将使学生的终身受用无穷。……学习新课标,推行课程改革,有各种措施,效果如何,要看有没有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可见,学习语文(自然包括学习写作),首先要从引发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入手。而且,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改革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学生为什么没有写作兴趣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流传于学生中的一句口头禅。学生为什么怕作文,为什么没有写作兴趣呢?

    1.缺乏成功感——动力消失

    众所周知,成功快感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感,即学生总是对他们能胜任的活动倍感兴趣,而且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努力达到了对知识的正真占有,最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满足感,维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从学习写作(写话)开始,“从来没有感受到作文满足心灵表达和倾情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愉悦和惬意,也从没有体验到作文被发表给人带来的自尊、自傲、精彩和激荡。”无论是初学写作或学写多年,无论是单元习作还是考试作文,学生的作文的得分普遍不高,也很少得到表扬。学生从低年级写到中年级写到高年级,除了字数要求不断增加外,主题、题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文体等,都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辛辛苦苦地学,辛辛苦苦地写,却无法确知自己是否在进步,无法确知自己到底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因而也就很难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也没有写作的兴趣和动力了。

    2.没有写作的自由——怕写作文

    写作本来是“我手写我心”,但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从学习写作(写话)开始,多数是写命题或半命题(话题作文也是规定了写作范围的),而且还要求选材必须“健康”、“典型”、“有意义”,叙述要“中心明确,生动具体,条理清楚……”写什么、怎样写都由不得自己。其实,这些要求都不容易达到,小学生的生活单一,波澜不惊,哪有那么多“健康”事件、“典型”事件、“有意义”的事件?更难的是,作文还要写得“中心明确,生动具体,条理清楚……。”这些要求,恐怕连老师都难做到吧?连老师都难做到的要求却用来要求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能不怕作文吗?

    3. 缺乏交流,缺乏回应——热情消退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课标语)但现实中,学生习作的读者往往只有语文老师一个人,得到的常常是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一句半句笼统含糊的评语,甚至是一个冷冰冰的“阅”字。没有读者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回应,满腔的热情付之东流,学生的写作热情自然日渐消退了。

    三、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兴趣的产生需要外部条件的引导。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就是这个道理。

    作文教学专家管建刚说:“兴趣是写作的第一动力。好好地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地写,有长久的‘写’的兴趣,它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事。不要等到写作文了,才琢磨写的兴趣。你要想出一套法子,学生在你的“法子”里,想写,愿写,乐写。那是最好的作文教学。”管建刚依托《班级作文周报》,开展了“等级评奖”、“积分活动”、“稿费活动”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使学生想写,愿写,乐写,写出了乐趣,写出了自信、尊严、荣耀和生命。他带着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班,两年时间,在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篇。管建刚作文教学的核心在于着力唤醒学生真正的写作状态,不断地激励和鼓舞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自主地写作。

    从管建刚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如何让学生想写、愿写、乐写。

    1.让学生说真话

    “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是事与愿违。老师老是要求学生写些“健康向上”的东西,学生却没那么多“健康向上”的东西写,结果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学生就写些“假大空”的东西来交差。“认真还自在,作假反受累”,“一句谎言要一千句谎言来掩饰”,学生长期要迎合老师的口味说假话、空话、套话,怎能不累?正如管建刚所言:“你想让学生不觉得作文累,不觉得作文可恶,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说真心话。要让学生说真话,说大实话、大白话,就得让学生说不正确的话,不健康的话,哪怕不是这个年龄该想的事,不是这个年龄该问的事,只要他认为重要的话,就让他写出来,表露出来,这本身就是健康的标志,是走向‘真健康’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让学生一天到晚琢磨你喜欢听什么,这不叫作文,这叫作孽。”所以,要想学生愿写、乐写,就先让学生说真话吧。

    2.让学生自由表达

    过多、过高的要求,往往使得学生害怕作文,更可怕的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学生作文常常是瞎编乱造,内容雷同,大多是“五子登科”——路上见到皮夹子、桥上帮人推车子、红绿灯下扶瞎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留在教室擦桌子,几十年如是。学生作文造假到了怎样一个地步?有一个典型事件可以说明。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战胜脆弱”。为了取得高分,无数学子不惜“杀父弑母”——一大批考生的作文中不是说爸爸撞车了,就是说奶奶、外公死了。据统计,学生笔下写“脆弱”一下子写“死”了30万人。学生作文造假到这个地步,真是悲哀!这说的虽然是高中生的例子,但小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而且,时至今日,这一文风也没多大改观。

    “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怎样的人。在作文中为了得高分这样一个功利的目的可以说假话,那现实生活中为了更加重要的目标就更加没有操守可言,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种情况是十分可怕的。”(钱理群语)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良好的文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允许学生讲“不健康”的真话。香港大学谢锡金教授说过:“文章内容其实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表达力,我们相信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让学生自由表达,就是让学生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写“放胆文”。课标明确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要求,总是要求学生的作文选材必须“健康”、“向上”“典型”、“有意义”,叙述要“中心明确,生动具体,条理清楚……。”这些“成人化”的高要求令学生望而生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谭海生教授提出,我们应该彻底转变观念,淡化“写什么”,强化“怎样写”。首先,减低作文评判标准的“内容”要求,不能要求学生的选材都要“健康”、“向上”“典型”、“有意义”,重点是看文章是否通畅、生动、有条理。其次,正真让学生写“放胆文”。“放胆文”,是指内容不作任何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作文。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打破“思想禁区”,正真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小学生有任何所谓“出轨”的思想,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3.为学生搭建交流和表达的平台

    课标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如果实现了“与人交流”,学生的作文就得到了“回应”,就能燃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可以采取在课堂上读,张贴在教室墙上,办“班级作文博客”,办“班级作文周报”等方法搭建平台,让学生拥有固定的读者和隐性的读者。这些读者会以口头交流或文字交流的方式,回应作者。这就达到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写作目的。

    4.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是让学生愿写、乐写的强大动力。作文讲评课上,我们应该大面积表扬、鼓励学生,特别要大力表扬中下层学生,哪怕他只是一个词用得恰当或一个句子写得好而已;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教室的墙壁办“习作园地”,有条件的可以开办“班级作文博客”,展示学生习作,接受别人“点赞”,感受成功的喜悦。再且,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让学生体会到无上的光荣,获得成功的快感。虽然,最终能发表的文章可能不多,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外,我们应及时把学生取得的成绩(进步)及时告知家长(发校讯通、写便条等),让家长感受孩子的进步,分享孩子的快乐。来自家长的称赞和鼓励,可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写作动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你的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它所需要的一些列的组织、引导、激励,本身就是作文教学,而且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管建刚语)所以,我们要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动力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因为 “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德·第斯多惠语)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 任务
  • 发布
  • 背景
  • 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522 粤ICP备16105771号 Copyright 2016 - 2022 - 这作网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续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