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其他 其他 关注:8 内容:3427

    “咄咄怪事”原来是无声的抗议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咄(duō)”是叹词,本义是相呼、呵斥之声,“咄咄”因此用来表示感慨、责备或者惊诧之意。既然如此,那么当人“咄”或“咄咄”的时候,一定会发出声音,否则怎么能够让人看出自己的感慨、责备或者惊诧呢?

    比如“咄咄逼人”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排调》。有一次,东晋大将桓玄和荆州刺史殷仲堪等人游戏,规定每人都要说出一句“危语”,也就是使人害怕的话。桓玄说:“矛头淅米剑头炊。”用矛头淘米用剑头煮饭。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著名画家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殷仲堪有一位幕僚在座,随口也来了一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一听,大喊一声:“咄咄逼人!”原来殷仲堪年轻时瞎了一只眼睛,因此才会觉得幕僚出语伤人,是在讽刺自己。

    但是在“咄咄怪事”这个成语中,“咄咄”却并非发自于口,而是无声的抗议。这个成语出自《晋书》和《世说新语·黜免》,而且竟然也跟殷家有关,是殷仲堪的堂叔殷浩的故事。

    殷浩时任中军将军,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无奈屡屡兵败,被名将桓温上奏朝廷,贬为庶人。殷浩虽然被贬,却终日无怨言,依然谈论《老子》和《周易》不辍。除此之外,殷浩还“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咄咄怪事”本来应该连声惊呼称怪,殷浩却只是拿笔在空中书写这四个字,有牢骚而不敢或不愿发,只能采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有一次送别外甥韩伯,触景生情,随口吟咏了曹摅(shū)的两句诗:“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可见殷浩心中的郁闷。

    由这个故事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成语“咄咄书空”,用来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许晖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 任务
  • 发布
  • 背景
  • 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522 粤ICP备16105771号 Copyright 2016 - 2022 - 这作网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续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