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集了许多腋毛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集众资而成一事。“腋”指腋毛,而且在这个成语中专指狐狸的腋毛。
“集腋成裘”一语出自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慎子所著《慎子》一书。在《知忠》篇中,慎子写道:“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在别的版本中,这句话也写作“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腋也。”狐裘是古代社会上层人士的服饰,《诗经》中屡有“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君子至止,锦衣狐裘”的诗句,朱熹解释说:“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
《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狐狸只有腋毛是纯白的,因此最为贵重,为国君所服。古人穿裘,毛必向外,因此还要在裘外加一件罩衣,叫裼(xī)衣,否则会被视作不敬。裼衣和裘的颜色还要搭配,《论语·乡党》中记载了相关的规定:“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缁(zī)衣,黑色的衣服;麑(ní),幼鹿。黑色的衣服配黑色的羔羊皮衣,白色的衣服配白色的幼鹿皮衣,黄色的衣服配黄色的狐狸皮衣。相应地,国君的狐白裘要配彩色的锦衣,对比鲜明。
在中国文化中,狐是非常神秘的动物,狐皮当然也就非常珍贵,古人甚至认为“狐皮出天外”,也因此而有“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的俗语。白居易有诗“柔如狐腋白似云”,这就是吟咏的狐白裘,柔和白是其最明显的两大特征。“集腋成裘”这个成语,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用狐狸的腋毛来作比。
——许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