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其他 其他 关注:8 内容:3444

    “结缡”为何代指成婚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古时候关于成婚的代指或美称很多,“结缡”是其中一种,而且是一个非常古雅的称谓。那么,什么是“缡”呢?

    《尔雅·释器》:“妇人之袆(huī)谓之缡。”郭璞解释说:“即今之香缨也。”周代的时候,未成年的男孩儿女孩儿都要“衿缨”,即佩带芬芳的香缨。《仪礼·士昏礼》规定,女子出嫁的时候:“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施衿是整理衣领。帨(shuì)是用以擦拭不洁的佩巾,《礼记·内则》规定:“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生了男孩子,要在大门左侧挂上一把弓;生了女孩子,要在大门右侧挂上一条佩巾,因此女子的生日被称作“帨辰”。女子出嫁之后,在家时帨要挂在门的右边,外出时要系在身体的左边。

    “施衿结帨”是嫁女的仪式之一,由母亲将佩巾系到女儿的衣领上,用意在于诫勉女儿奉事公婆,操持家务。“结帨”就是“结缡”。宋代学者叶廷珪在《海录碎事·衣冠服用》篇中描述得很清楚:“香缨以五彩为之,妇参舅姑,先持香缨咨之。”这是新妇参见公婆的必备礼节。

    《诗经·东山》中吟咏女子出嫁,有“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的诗句。古时女子嫁到丈夫家里叫“归”;皇是黄白色,驳是赤白色;“九十”极言出嫁的礼节之多。女儿出嫁的时候,黄白色和赤白色的马组成了盛大的仪仗,而母亲为女儿“亲结其缡”,也就是《仪礼》所言的“施衿结帨”,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啊!

    从此之后,“结缡”就成为男女结婚的代称,而并不专指嫁女,比如唐代诗人乔知之的诗句“由来共结褵”,一个“共”字,当然是形容男女双方共同的结婚仪式了。

    ——许晖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 任务
  • 发布
  • 背景
  • 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522 粤ICP备16105771号 Copyright 2016 - 2022 - 这作网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续写网